新闻中心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新闻中心 >常用的各种消谐措施分析和评估

常用的各种消谐措施分析和评估

更新时间:2013-04-11   点击次数:1565次
  (1)在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形绕组开口端加装线性阻尼电阻或灯泡,通常电阻阻值取10~100Ω左右,功率为500~700W。灯泡选用220V、500W的白炽灯。其作用是当灯泡在冷态即谐振刚发生时阻值较小,而当单相稳态接地时,阻值变大以避免PT过载,这是一种常用地简单而经济的方法。在6~10kV系统中,当PT的励磁特性较好时,能起到零序阻尼作用。但运行效果不是很理想。
  
  有如下三种情况:
  
  1)对非金属性接地所激发起来的谐振无法抑制,此时中性点O的位移电压很小,即零序电压也很小,回路无阻尼作用。
  
  2)在系统持续性单相接地时,阻尼电阻和灯泡将大量吸收能量,要求PT开口三角形绕组要有足够大的容量。由于谐振经常在单相接地消失后产生,消谐灯泡因发热而使其电阻显著增大,所以此时不起消谐作用。
  
  3)当系统中发生间歇性弧光放电接地故障时,由于电阻的接入,将使流过PT一次侧绕组的电流显著增大,增加了PT烧损的可能性。
  
  (2)在PT开口三角形绕组开口端加装可控硅多功能消谐装置,能瞬时多次短接PT开口三角形绕组进行消谐。经运行证明,可控硅多功能消谐装置具有较好的消谐效果。并能记录在系统中发生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全过程。但其zui大的缺点是不能有效限制PT一次涌流,PT高压熔断器熔断还是得不到有效的控制。
  
  (3)在PT一次侧的中性点与地之间串接L型消谐器,抑制谐波的效果较为明显。并能有效地限制PT一次涌流,防止PT高压熔断器熔断。对非金属性接地所激发的谐振过电压也能起到抑制作用。L型消谐器由SiC非线性电阻片与线性电阻(6~7kΩ)串联后组成,其工作原理是在谐振刚开始时,加在消谐器上的电压较低时呈高阻值,使谐振在初始阶段不易发展起来。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,消谐器上将出现千余伏电压,此时电阻下降至稍大于6~7kΩ,使其不至于影响接地指示装置的灵敏度。因为是在PT一次侧的中性点与地之间串接L型消谐器,所以不消耗PT二次侧绕组的电能,可适当减少PT的功率。L型消谐器其体积较小,非常适合安装在小型PT手车和小型开关柜内。
  
  微机
消谐器zui大的两个缺点是:
  
  1、如果遇到不是因为PT谐振而(例如母线断线,变压器和系统电容谐振)使开口三角电压升高,这时候很容易误判PT铁磁,可控硅导通后谐振无法消除,如果不能及时退出消谐电路,有可能造成PT烧毁
  
  2、系统单相接地消可能出现高压涌流,这时候往往容易爆PT熔丝,二次消谐器无法抑制该涌流。可控硅多功能消谐装置具有不错的消谐效果。但其zui大的缺点是不能限制PT一次涌流,容易造成PT高压侧熔断器经常熔断。如能在系统的中性点上接入消弧线圈破坏它的谐振条件,再串联一个阻尼电阻来降低谐振过电压的幅值,其效果要比电压互感器的低压侧(开口三角形)加装可控硅多功能消谐装置、消谐电阻和消谐灯泡等好得多。另外,如在PT一次侧的中性点与地之间串接L型消谐器。能有效抑制PT的一次涌流,消除各种谐波的谐振现象。
  
  




Baidu
map